五月初出门耍了一趟 ,这都两个月过去了,身未动,心又远啊!!!七月大热天,也不知道往哪儿开,北方去避暑?太远。还是一路向西去云南,看不完、走不腻,说走就能走,靠谱啊。暂时也走不成,彼时风景,唯有怀念。五月初一趟红河州之行:
攀枝花出发,自驾游,第一站走建水
开四百多公里路,高速上我就巡航,舒舒服服到达目的地
Day1 建水
5月8号,错峰出行的。大约中午12点到达古城。找到网上订的住宿地,收拾好行囊,我们便到古城觅食。
走在通向古城的小巷间,游人鲜少,越接近古城,越觉人潮涌动。
西门往里走,一家福籍菜馆的招牌吸引着我们。脑袋向里一探,人不多,古色古香的小庭院,四四方方,生态自然,内有一口古井,倍感清凉。我们还担心着太过昂贵,试着问了问汽锅鸡的价格,38元,哈哈,我和媳妇相视一笑,就这了!
点了三道菜:汽锅鸡,清炒草芽,红薯糕。汽锅鸡鲜嫩入味,草芽味似青笋,甘甜可口,红薯糕软糯醇香,各有各的滋味。还有一壶百香果茶,喝一嘴,卸下了暑夏的疲乏,百香果的余甘在舌间散开,回味无穷
吃罢午饭,我们开始在古城里闲逛。
一眼望去,满街都是卖紫陶的商铺。开了车来方便,随意搜刮到一些民族风的小饰品和瓶瓶罐罐,买买买全部拉走
绕过古城,我们又走入了一条小巷。误入的小巷真是极具风味,似乎穿越在过去的时代。随处可见的当铺、算卦屋与刺青店交织在一起,新旧交替,满街的凤凰花火红似锦。
古城边上,一口老井成了风景——西门大板井。如织的游人,来了又去,勤劳的建水人,挑着担,打着水,乐此不疲地运送着生活的水源。
旁边的豆腐坊,因为《舌尖上的中国 》名气渐长,顾客来来往往,络绎不绝,但坊里的人们却始终埋头,拈着豆腐、攒着纱布,默默劳作着。
还路过一家紫陶坊,阳光洒下,时间静止,一片安宁
离开古城,夕阳欲归,我们开车去到了古城外的双龙桥。双龙桥建成于清道光年间,因有十七个空,亦称为“十七孔桥”。
来的时候正好,余晖照耀,水面波光粼粼,一个个桥孔倒映在水面上,熠熠生辉,好似一幅画,如梦如幻。
夜幕降下,我们回到了城里。听闻建水的烧烤很有名,我们又开车奔向烧烤摊。 建水的夜市果然名不虚传,到了紫阳烧烤,只见店面里三层外三层全坐满了人,生意好到连占了三四家空店面。烧烤除了平日可见的蔬菜、肉类外,还有各种叫不上名的虫子,60元一盘。
我们点的上菜了!烧豆腐、烤小瓜、烤肥肠……大饱了口福。回到家这么久,再想起这烧烤的滋味,仍是要流口水啊
Day2 迤萨-撒玛坝梯田-建水
第二天早上,嗦了西门口临安味道的一大盆米线,10元随意加米线,超超级好吃!
红河的山路听说不是很好走,一路弯啊弯的上山下山。开车走了三个多小时来到了迤萨小镇
“迤萨”彝语为干旱缺水的地方,翻译成汉语,也是颇具异域风情。清乾隆年间,迤萨的铜业使其鼎盛一时,随后,铜矿停产,迤萨的经济也一度陷入萧条。为了生存,迤萨人建起马帮,奔赴云南边境做贸易,勇闯南路,在东南亚打出一片天地。迤萨,成了一个用马背驮出来的侨乡。
衣锦还乡的闯荡者,回到迤萨,开始修建屋宅,光宗耀祖。中式的天井、 江南的花窗、还有法式的回廊、北方窑洞的拱门,无不显示着这座城堡的中西结合。
身处其中,恍惚间在巴洛克时代、在大西北 、在东方的神秘古国中……厚实的砖墙、防御的小窗,显示着马帮古城经历过的岁月沧桑。而已,战火已去,古城坚挺,它如一位巍峨的百岁老人,守候着小镇,笑看过往烟云。
随意找了一家小店吃午饭,红桌绿墙,有点 东南亚 的韵味。凉米线、烤土豆,随处可吃的都是美味
继续往前开,开向红河县。红艳灿烂的凤凰花、成群结队的牛羊、谈笑风生的妇女,路上处处是风景。我喜欢这样的乡土,与大地有着最亲密的连接。
红河县上最有名的是撒玛坝梯田,也是世界上集中连片最大的梯田。我们到时已接近黄昏,多云的天气,层层云朵包围着太阳,梯田上只露着点点微光。也许是时刻不对,这梯田远没有我想象中的壮观,也没有元阳梯田那般美轮美奂。那天的梯田宛若一个素颜少女,来得正巧,遇见了她最平常也最真实的模样。
看罢梯田,想到周围转转,路标上标着一个特色村,看罢那个特色村,最大的特色难道就是没特色。。。。。。有小青年说“原来那些所谓特色的房子全被推倒了,盖了新房子。”
有些唏嘘,有些无奈。。。。。。天色渐晚,我们驱车驶回了建水
一段旅程走完,未完的还有无止境的待续,红河之旅,还期待着下一场光临
请选择举报的理由
私信
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的“发现”,
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