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江卫视正在热播的《同一堂课》,其中一集由知名音乐人老狼到漠河的中国最北小学——北红小学担任代课老师。他的课堂从李叔同的一首《送别》开始,教室内响彻回荡孩子们齐声朗读的稚嫩之声,老狼娓娓道来讲述着李叔同的故事,窗外是白茫茫的苍茫天地,可远眺中国最北边境,正是应了那句“天之涯,地之角”。
一曲《送别》是李叔同为送别挚友有感所发,文字中描述的画面无疑是美的,但更令人久久为之动情的是离别的心事。现代人送别之景已不再是长亭古道,或许是机场的泪眼相望,或许是车喧人远,或许仅是一挥手一转身之间。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,盛宴之后,往往只剩寂寥。人生苦短,聚少离多,尽在一曲《送别》中,一瓢浊酒尽余欢,今宵别梦寒。
循着《同一堂课》的拍摄地,我们也驾驶着斯巴鲁森林人来到漠河,位于大兴安岭北麓腹地,是中国最北处的所在,与俄罗斯隔黑龙江遥遥相望。来漠河旅行的人,要么是严冬时节来体验零下二三十度的极寒之地,在广阔的冰雪天地肆意驰骋,在一望无际的白桦林间漫步畅想;要么就是趁盛夏来这里避暑,满眼一望无际的绿色,在大兴安岭的茂林中寻一片天然氧吧的清净之所,待入夜拉着心爱的人一起仰观漫天的璀璨银河,对于久居城市的人而言,欣赏浩瀚星空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。
北红村坐落在大兴安岭最北部原始森林中,尚未经历过度开发。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,被称为中国最北村庄。村内刚刚覆盖了手机信号,全天供电也是近几年才实现的。走在村子仅有的一条贯通东西低洼不平的主街上,随处可见简陋的木制小屋建筑,各家的柴火垛临街堆放。
毗邻黑龙江而建的北红村,依旧在竭力保持着最原始的荒凉样子。村子很静,偶有几只土狗冲着陌生人吠叫几声以示警告,鲜有人影。但一到傍晚,夕阳余晖之下,各家炊烟升腾袅袅。暧暧远人村,依依墟里烟,大抵陶渊明的田园之思也不过如此。
从漠河县城自驾到北红村,全程130余公里,途径漠北公路和209省道。此路段夏季多集中为涉水路段,而冬季则常有因山上积雪消融而造成的结冰路面,尤其是到达村子前的最后30公里路况最为复杂,但得益于斯巴鲁独特的核心技术——左右对称全时四轮驱动系统,我们轻松自如地给油通过。另外鉴于安全起见,建议尽量在日落前抵达住宿地。
北红村附近最具盛名的游览地,莫过于龙江第一湾和乌苏里浅滩。驾车可行至龙江第一湾的山脚下,攀援999层栈道可登上海拔四百多米的山顶。该湾流是由黑龙江江面回流急转而形成的独特景观,江湾环抱小岛,一年四季景色迥异。凛冬时节被厚厚冰雪世界所覆盖,而春夏则是一片绿意盎然。爬山必然是件痛苦的事,但有些风景,确是只有在历经坎坷之后才能遇见。纵目远眺地一瞥,将大兴安岭的浩瀚林海尽收眼底,侧耳倾听松涛阵阵似万马奔腾,望尽蓝天白云与滚滚东流而下的江水,此情此景方知这一路的艰辛都是值得的。
乌苏里浅滩紧挨中俄界河黑龙江,由黑龙江冲击而成,可远眺隔江的俄罗斯异域风光。与中国真正的最北点(北纬53度33分42)界碑合影,是游客必打卡之地。冬季如遇当地人凿冰捕.鱼是很有意思的场景。也可体验特色的娱乐项目——马拉爬犁,像《同一堂课》节目中的孩子们一样,在广袤天地间,感受与大自然如此亲近的原始古朴的娱乐方式。
到达乌苏里浅滩的道路崎岖不平,均为非铺装路面,沟沟坎坎甚多,倘若司机一个走神,车辆轻则会被颠到乘坐者腾空飞起,重则直接对底盘较低的车前保险杠造成伤害。然而我们此行驾驶的斯巴鲁森林人拥有220mm的最小离地间隙以及较长的减震行程,应对这样的坎坷路面可谓绰绰有余,极大程度地过滤掉路面不平带来的振动,尽可能提供给驾乘者相对舒适的乘坐环境。
除龙江第一湾和乌苏里浅滩外,北红村周边不乏秀丽壮美的自然风光。比如在漠河前往北红村的路上会遇到大片的白桦林,这是大兴安岭最常见的树种,姿态优雅伟岸,如利剑直冲北国长天。被广为传唱的《白桦林》,大抵即是起源于此。静谧的林间,偶有一两声嘹亮的鸟鸣划破天寂。一望无际的白桦林间,似乎北风都温柔下来,不是那般凌厉了,低吟地讲述过去的故事。
有人说,何苦来这贫瘠之地自讨苦吃?谨小慎微计较着柴米油盐的人,不会懂得登顶后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。而蜷在温室中的花朵,不会懂得暴戾寒风中的斗志昂扬。翻山越岭历经坎坷地深入这群山险峻当中,是为了维护自身内心的某种安宁;是为了避免让自己沉溺于舒适物质环境所带来的愉悦感;是为了在浑浑噩噩的混沌日子中寻到一丝清晰而凛冽的存在感;是为了当置身于荒莽的大自然时,能强烈地感知自身的渺小,却又义无反顾地去选择对抗。人这一生,每一次的不遗余力,都是为了证明自己在倔强而真切地活着。生活需要逆境,去体验,去磨砺,去自讨苦吃。这是一场真正的属于勇敢者的游戏,是一种执拗而苛刻的自我要求。
来这里“自讨苦吃”历炼的不仅有旅行者,还有几名特殊的可敬的人。即是《同一堂课》节目中的拍摄地——北极镇北红小学中那些可爱的人。北红小学是村里唯一的学校,目前仅有7个孩子,分列两个班级,而3名教员包揽了全部科目,其中2人是外乡来的支教老师,1人是附近的驻边战士。他们在中国最北的小学一守就是十年,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的大好年华全部倾注在这一陌生的贫瘠山村。在历数曾从这里考到县实验中学的学生时,老师那饱经风霜的黑红的脸上绽放出眉飞色舞的骄傲,无疑,那是他们发自心底的快乐。大部分普通人穷尽一生的追求,无非是让自己或后代安身立命,而这些支教老师无私地改变了他人孩子乃至家庭的命运。诚然,他们也是“自讨苦吃”,这是一种无比高尚伟大的自讨苦吃。
你看那冰冻的河面上,仍能冒出植物的枝条。尽管寂寥,但到了春夏,河畔郁郁葱葱。那坚韧的植物,是无论如何都要向上生长的啊。多么顽强的生命力,或许也是一种可以汲取的意志力吧。
请选择举报的理由
私信
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的“发现”,
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